linux系统安装mysql步骤

  1. 下载mysql.tar.gz
  2. tar -zxvf mysql.tar.gz
  3. cp mysql /usr/local/mysql
  4. cd /usr/local
  5. groupadd mysql ,useradd mysql mysql
  6. cd /usr/local/mysql
  7. chown -R mysql:mysql ./
  8. cp /support-files/my-default.cnf /etc/my.cnf
  9. vim /etc/my.cnf
    datadir = /usr/local/mysql/data
  10. /usr/local/mysql/bin/mysqld –initialize –user=mysql
  11. /usr/local/mysql/bin/mysqladmin -uroot -p旧密码 password 新密码
  12. cp /usr/local/mysql/support-files/mysql.server /etc/init.d/mysql 添加开机启动
  13. service mysql start/stop

linux_远程免登录

A为本地主机(即用于控制其他主机的机器) ;B为远程主机(即被控制的机器Server), 假如ip为172.24.253.2 ;A和B的系统都是Linux;

在A上的命令:

# ssh-keygen -t rsa (连续三次回车,即在本地生成了公钥和私钥,不设置密码)
或者ssh-keygen -t dsa -P '' -f ~/.ssh/id_dsa 
# ssh root@172.24.253.2 "mkdir .ssh;chmod 0700 .ssh" (需要输入密码, 注:必须将.ssh的权限设为700)
# scp ~/.ssh/id_rsa.pub root@172.24.253.2:.ssh/id_rsa.pub (需要输入密码)

在B上的命令:

# touch /root/.ssh/authorized_keys (如果已经存在这个文件, 跳过这条)
# chmod 600 ~/.ssh/authorized_keys  (# 注意: 必须将~/.ssh/authorized_keys的权限改为600, 该文件用于保存ssh客户端生成的公钥,可以修改服务器的ssh服务端配置文件/etc/ssh/sshd_config来指定其他文件名)
# cat /root/.ssh/id_rsa.pub  >> /root/.ssh/authorized_keys (将id_rsa.pub的内容追加到 authorized_keys 中, 注意不要用 > ,否则会清空原有的内容,使其他人无法使用原有的密钥登录)

回到A机器:

# ssh root@172.24.253.2 (不需要密码, 登录成功)

假如在生成密钥对的时候指定了其他文件名(或者需要控制N台机器,此时你会生成多对密钥),则需要使用参数-i指定私钥文件

# ssh root@172.24.253.2 -i /path/to/your_id_rsa    

scp也是一样,如:

scp -i /root/.ssh/id_rsa  ./xxx 192.168.102.158:/home/wwy/bak

因为默认情况下ssh命令会使用~/.ssh/id_rsa作为私钥文件进行登录,如果需要连接多台服务器而又不希望每次使用ssh命令时指定私钥文件,可以在ssh的客户端全局配置文件/etc/ssh/ssh_config(或本地配置文件~/.ssh/config, 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则建立一份)中增加如下配置

IdentityFile /path/to/your_id_rsa

也可以为每个服务器指定一个Host配置:

Host 172.24.253.2
    IdentityFile /path/to/your_id_rsa

如果连接时出现如下的错误:
Agent admitted failure to sign using the key
则使用 ssh-add 指令将私钥加进来(根据个人的密匙命名不同更改 id_rsa)

ssh-add   ~/.ssh/id_rsa

如果能保护好自己的私钥, 这种方法相对在shell上输入密码, 要安全一些

深入一点:

从表面上简单的理解一下登录的过程,
首先 ssh-keygen -t rsa 命令生成了一个密钥和一个公钥, 而且密钥可以设置自己的密码
可以把密钥理解成一把钥匙, 公钥理解成这把钥匙对应的锁头,
把锁头(公钥)放到想要控制的server上, 锁住server, 只有拥有钥匙(密钥)的人, 才能打开锁头, 进入server并控制
而对于拥有这把钥匙的人, 必需得知道钥匙本身的密码,才能使用这把钥匙 (除非这把钥匙没设置密码), 这样就可以防止钥匙被了配了(私钥被人复制)

当然, 这种例子只是方便理解罢了,
拥有root密码的人当然是不会被锁住的, 而且不一定只有一把锁(公钥), 但如果任何一把锁, 被人用其对应的钥匙(私钥)打开了, server就可以被那个人控制了
所以说, 只要你曾经知道server的root密码, 并将有root身份的公钥放到上面, 就可以用这个公钥对应的私钥”打开” server, 再以root的身分登录, 即使现在root密码已经更改!


方法二、安装sshpass

# sudo apt-get install sshpass

安装完成后使用sshpass允许你用 -p 参数指定明文密码,然后直接登录远程服务器。例如:

# sshpass -p '你的密码' ssh 用户名@服务器ip地址

用 ‘-p’ 指定了密码后,还需要在后面跟上标准的 ssh 连接命令。

Sshd的配置文件/etc/ssh/ssd_config


ssh无密码验证的情况下向远程主机发送命令

发送一条:
ssh username@remote_server_ip your_command
ssh username@remote_server_ip “your_command1;your_command2; your_command3”

mongodb安装

安装mongodb

  1. 到mongodb官网下载对应的包
  2. 解压 tar zxvf mongodb.taz
  3. 把解压出来的文件夹移动自己指定的目录
    mv mongodb ./develop-tools
  4. 把mongod的命令加入环境变量
    vi ~/.bash_profile
    MONGODB_HOME=/Users/dujie/develop-tools/mongodb
    PATH=$PATH:$MONGO_HOME
  5. 创建存放数据和日志的目录
    sudo mkdir /data/db
    sudo mkdir/data/log
    赋权限
    sudo chown -R dujie /data
  6. 指定数据和日志目录
    cd /data
    mongod –dbpath db –logpath log/mongod.log –logappend –fork
  7. 启动mongodb数据库
    mongod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mongodb命令

  1. 运行mongodb服务器
    mongod
  2. 运行mongodb客户端
    mongo
  3. 连上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一些操作
    查看当前所有的数据库:show dbs
    创建数据库:use mydb
    查看当前选择的数据库:db
    删除数据库:1. use mydb 2. db.dropDatabase()
    创建集合:db.createCollection(name,options)

    or  db.myCollection.insert({name:'dj'}) 
    

    删除集合:db.myCollection.drop()
    查询集合:db.myCollection.find()//.pretty()

    具体查询的where条件参照:http://www.yiibai.com/mongodb/mongodb_query_document.html
    

git常用命令

添加文件到仓库

git add file

提交文件到仓库

git commit -m 'desc'

显示当前仓库的状态

git status

显示仓库的提交日志

git log --pretty=oneline

回退版本

git reset --hard HEAD^
git reset --hard head~100 往回100个版本
git reset --hard 08b8637 回退指定版本

显示提交操作对应的版本

git reflog

复原工作区的文件(回到最近一次git commit或commit add)

git checkout -- file

撤销暂存区修改,重新放回工作区

git reset head file

从版本库删除文件

git rm test.txt
git commit -m 'del file'

远程关联github

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@github.com:dujiecn/learngit.git

提交到远程仓库

git push -u origin master
拷贝远程仓库代码
git clone git@github.com:dujiecn/gitskills.git

查看最近一次提交的内容

git log -n 1 --stat

创建一个tag标签

git tag -a v3.0.0 -m '3.0.0版本'

删除一个tag标签

git tag -d v3.0.0

删除远程tag标签

git push origin --delete v3.0.0        
  1. 创建分支

    创建分支很简单:git branch <分支名>

  2. 切换分支

    git checkout <分支名>
    该语句和上一个语句可以和起来用一个语句表示:git checkout -b <分支名>

  3. 分支合并

    比如,如果要将开发中的分支(develop),合并到稳定分支(master),首先切换的master分支:git checkout master。然后执行合并操作:git merge develop。如果有冲突,会提示你,调用git status查看冲突文件。解决冲突,然后调用git add或git rm将解决后的文件暂存。所有冲突解决后,git commit 提交更改。

  4. 分支衍合

    分支衍合和分支合并的差别在于,分支衍合不会保留合并的日志,不留痕迹,而 分支合并则会保留合并的日志。要将开发中的分支(develop),衍合到稳定分支(master)。首先切换的master分支:git checkout master。然后执行衍和操作:git rebase develop。如果有冲突,会提示你,调用git status查看冲突文件。解决冲突,然后调用git add或git rm将解决后的文件暂存。所有冲突解决后,git rebase –continue 提交更改。

  5. 删除分支

    执行git branch -d <分支名>
    如果该分支没有合并到主分支会报错,可以用以下命令强制删除git branch -D <分支名>

JS多文件下载

js下载

/**
 * Javascript 多文件下载
 * @author Barret Lee
 * @email  barret.china@gmail.com
 */
var Downer = (function(files) {
var h5Down = !/Trident|MSIE/.test(navigator.userAgent);
// try{
//     h5Down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"a").hasOwnProperty("download");
// } catch(e){
//     h5Down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"a").download;
// }

/**
 * 在支持 download 属性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进行单个文件下载
 * 目前 FF 还不支持 download 属性,所以 FF 必须另觅他法!
 * @param  {String} fileName
 * @param  {String|FileObject} contentOrPath
 * @return {Null}
 */
function downloadFile(fileName, contentOrPath) {
    var aLink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"a"),
        evt = document.createEvent("HTMLEvents"),
        isData = contentOrPath.slice(0, 5) === "data:",
        isPath = contentOrPath.lastIndexOf(".") > -1;

    // 初始化点击事件
    // 注:initEvent 不加后两个参数在FF下会报错
    evt.initEvent("click", false, false);

    // 添加文件下载名
    aLink.download = fileName;

    // 如果是 path 或者 dataURL 直接赋值
    // 如果是 file 或者其他内容,使用 Blob 转换
    aLink.href = isPath || isData ? contentOrPath : URL.createObjectURL(new Blob([contentOrPath]));

    aLink.dispatchEvent(evt);
}

/**
 * [IEdownloadFile description]
 * @param  {String} fileName
 * @param  {String|FileObject} contentOrPath
 */
function IEdownloadFile(fileName, contentOrPath, bool) {
    var isImg = contentOrPath.slice(0, 10) === "data:image",
        ifr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iframe');

    ifr.style.display = 'none';
    ifr.src = contentOrPath;

    document.body.appendChild(ifr);

    // dataURL 的情况
    isImg && ifr.contentWindow.document.write("<img src='" +
        contentOrPath + "' />");

    // 保存页面 -> 保存文件
    // alert(ifr.contentWindow.document.body.innerHTML)
    if (bool) {
        ifr.contentWindow.document.execCommand('SaveAs', false, fileName);
        document.body.removeChild(ifr);
    } else {
        setTimeout(function() {
            ifr.contentWindow.document.execCommand('SaveAs', false, fileName);
            document.body.removeChild(ifr);
        }, 0);
    }
}

/**
 * [parseURL description]
 * @param  {String} str [description]
 * @return {String}     [description]
 */
function parseURL(str) {
    return str.lastIndexOf("/") > -1 ? str.slice(str.lastIndexOf("/") + 1) : str;
}

return function(files) {
    // 选择下载函数
    var downer = h5Down ? downloadFile : IEdownloadFile;

    // 判断类型,处理下载文件名
    if (files instanceof Array) {
        for (var i = 0, l = files.length; i < l; i++)
        // bug 处理
            downer(parseURL(files[i]), files[i], true);
    } else if (typeof files === "string") {
        downer(parseURL(files), files);
    } else {
        // 对象
        for (var file in files) downer(file, files[file]);
    }
}

})();    

docker常用命令

运行容器

docker run  -d -t --name centos -v ~/Documents/Kitematic/centos:/mnt centos:latest

镜像为:centos:latest
容器名:centos
映射本地目录到容器/mnt目录中:/usr/local/centos

导出镜像

docker save centos:latest > centos.tar

导出镜像

docker load centos.tar

修改容器并提交新的镜像

docker commit -m 'update' -a 'walljay' centos walljay/centos:latest

-m 更新日志
-a 作者
centos 容器名
walljay/centos:lastest 镜像

设置容器时间

cp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
vim命令

模式
  a) 一般模式: vi 处理文件时,一进入该文件,就是一般模式了.
  b) 编辑模式:在一般模式下可以进行删除,复制,粘贴等操作,却无法进行编辑操作。等按下‘i,I,o,O,a,A,r,R’等
字母之后才能进入编辑模式.通常在linux中,按下上述字母时,左下方会出现’INSERT’或者‘REPLACE’字样,才可以
输入任何文字到文件中.要回到一般模式,按下[ESC]键即可.
  c) 命令行模式:在一般模式中,输入“: 或者/或者?”,即可将光标移动到最下面一行,在该模式下,您可以搜索数据,而且读取,
   存盘,大量删除字符,离开vi,显示行号等操作.

  1. vi 常用命令汇总:
    2.1 一般模式
      a) 移动光标:
      –> 上下左右方向键 ↑↓← →
      –> 翻页 pagedown / pageup 按键
      –> 数字 0 : 将光标移动到当前行首
       –> $ :   将光标移动到当前行尾
       –> G : 移动到这个文件的最后一行 nG : n 为数字,移动到这个文件的第n行.
      –> gg: 移动到这个文件的第一行 相当于 1G

  b) 搜索与替换
  –> /word : 从光标开始,向下查询一个名为word的字符串。
  –> :n1、n2s/word1/word2/g : n1 与n2 为数字.在第n1与n2行之间寻找word1这个字符串,
  并将该字符串替换为word2。
   –> :1、$s/word1/word2/g :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word1字符串,并将该字符串替换为word2
  –> :1、$s/word1/word2/gc: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word1字符串,并将该字符串替换为word2。
  并且在替换之前显示提示符给用户确认(conform)是否需要替换。
   c) 删除,复制,粘贴
   –> x,X : 在一行中,x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(相当于del键),X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(相当于backspace键)。
  –> dd : 删除光标所在的那一整行。
  –> ndd : n 为数字。从光标开始,删除向下n列。
   –> yy :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一行。
   –> nyy : n为数字。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n行。
   –> p,P :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粘贴到光标的下一行,P则为贴在光标的上一行。
  –> u : 复原前一个操作
   –> CTRL + r : 重做上一个操作。
  –> 小数点’.’: 重复前一个动作。
2.2 编辑模式:
  a) i, I : 在光标所在处插入输入文字,已存在的文字向后退。i 为‘从当前光标所在处插入’,I 为‘在当前所在行的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插入’。
   b) a, A : a 为‘从当前光标所在处的下一个字符开始插入’。A 为‘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插入’。
  c) o,O : 这是英文o的大小写。o为‘在当前光标所在行的下一行处插入新的一行’。O表示‘在当前光标所在行的上一行插入新的一行’。
  d) r,R : 替换:r 会替换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。 R : 会一直替换光标所在的字符,直到按下esc 键为止。
  e) ESC : 进入一般模式。
2.3 命令模式:
  a) :w :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
   b) :q : 离开vi
   c) :q! : 强制离开,不存储
  d) :wq : 存储后离开
  e) :wq! : 强制存储后离开

  1. vim 附加命令行
    3.1 块选择(visual block)
      v 字符选择,将光标经过的地方反白显示
      V 行选择,会将光标经过的行反白选择
      ctrl + v 块选择,可以用长方形的方式选择数据
      y 复制反白的地方
      d 将反白的地方删除掉
    3.2 多文件编辑
      :n 编辑下一个文件
    :N 编辑上一个文件
      :files 列出当前vim 打开的所有文件
    3.3 多窗口功能
    :sp 【filename】打开一个新窗口,如果加filename,表示在新窗口打开一个新文件
       否则表示两个窗口为同一个文件内容
    ctrl+wj 先按下ctrl ,再按下w后,放开所有按键,然后按下j,则光标可移动到下方的窗口
    ctrl+wk 同上,不过光标移动到上面的窗口
    ctrl+wq 其实就是:q结束离开。